叛逆是一种心理现象,它的出现,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,青少年期较为突出。叛逆心理具有负效应 ,轻者对学习、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, 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, 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。
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表现:1.定力不强 ,容易被误导。有些孩子在刚刚进入初中校园时 ,是一个十分和善听话的学生,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学校外面的一些人和事, 就会不自觉的进行模仿,而后把这些恶习带到学校中;2.厌学 、逃学。这种现象在学校中也是十分普遍的,尤其到了初三复习时,很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,由于成绩落后,对学习失去信心, 就产生了叛逆心理,厌学、逃学 ,不听老师的话;3.自以为是。这个现象就与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,很多中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长的溺爱 ,就形成了高傲 、自私的性格 ,而且这种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。很多学生在学校中,在学习上 ,不听教师和学生的意见,只顾用自己的方法 ,当成绩无法提高时 ,也不接受老师的意见 ,固执己见 ;4.自卑和自负。有些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,对荣辱有了认识, 总觉得自己的家庭或者学习上不如别人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性格。
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,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,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,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、容易动摇的。思维虽然有独立性、 批判性, 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、片面、固执甚至极端化,把家长、教师的劝说、 指点、提醒和督促看成是不理解、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,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做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。
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呢?
首先,要有良好的家教。青少年的叛逆行为、心理大多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,这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。所以,要预防青少年叛逆行为,首先就要从父母做起。首先要注重和孩子的亲子交流,多与孩子沟通交流,形成正确的依恋关系,教育孩子时不能过于严格,也不能过于溺爱。其次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,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,要维持和谐的家庭关系,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。
其次,要尊重信任孩子。常言道: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”。父母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,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,不对孩子冷嘲热讽、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。其次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,激发孩子的自尊心。
再次,要做好疏导工作。任性叛逆,即使出了错,父母或老师也不加以纠正,放任自流。侍到长大后习惯已成自然,要改也就难了。作为老师或父母.我们要学会超脱自己师长的角色.以朋友的身份来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,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他们叛逆的根源。
最后,学会沟通,以身作则。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:“家长应成为孩子的领袖而不是监工”作为父母,应该处处、事事以身作则。必须尊重青少年的情感和人格。
中学生自我意识成长,他们喜欢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,不再盲目听从父母或老师的话。作为父母,我们要理解他们这种心理,要好好引导、耐心教育他们。但有的学生因为从小被娇生惯养已经或即将产生的负向叛逆心理,父母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,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。对这类孩子的疏导首先重在讲明道理,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;其次,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,打动孩子的情感,引起情感共鸣;其三.要因势利导,循循善诱,利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,提高疏导工作成效。当然,现实社会的节奏加快,压力加大,家长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会在家庭教育中传递给子女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会因承受家长的压力而迷乱,会因释放家长传递的压力而出现类似叛逆的心理阻抗。总之,面对叛逆的孩子,家长要用正确、冷静、宽容的心理去教导。给孩子一个走出青春期的时间和出口,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,以平等、民主的方式和他们相处。